权威胎儿亲子鉴定机构

最早怀孕6周抽静脉血鉴定 无痛安全

全国胎儿鉴定咨询热线

400-808-7282

首页>>福建行业新闻>>吉林积极扶持农民自办文化

吉林积极扶持农民自办文化

发表时间:2020-04-28 09:43:11关注:5509
  近年来,随着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日益改善提高,在18万平方公里的吉林大地上,广大农民采取自娱自乐、自给自足的方式,掀起了自办文化的热潮。面对这种新生文化业态的发展,吉林省积极探索“农民自办,市场运作,政府推动,多元共建”的发展模式,使农民自办文化的种子在全省逐步生根、开花、结果,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亮点和品牌。目前,全省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农民自办文化大院已经发展到2300多家。

    在广大农民有需要、广阔市场有需求的新形势下,面对方兴未艾的农民自办文化大潮,吉林省针对农民自办文化特有的民间性、区域性特点,从2006年开始,立足建立“不走”的文化阵地,广泛开展了调查研究,并把实施先进文化引领和大力扶持农民搞好自办文化作为一项重要职能确定下来,积极进行正确引导。

    加大政策推动力度,确保农民自办文化稳固发展。农民自办文化的迅速发展,为广大农民带来了欢乐、充实、富裕和祥和,也对基层政权建设、社会稳定、风气净化起到了助推的作用。对此,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制定和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意见》和《全省文化大院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还把扶持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作为八大民生实事来抓,设立500万元专项资金用来再扶持发展1000个农村文化大院。这些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了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文化大院的关注和支持,也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长春市委、市政府今年准备再打造600个“欢乐庄稼院”。

    不断积累总结经验,依靠先进典型示范作用进行推动。农民自办文化源于自发,初始时期大多处于无序状态。为了不断给农民自办文化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吉林省文化部门在乾安县组织召开了全省农民自办文化现场会暨首届农民自办文化发展论坛,宣传推广了长春市组织实施打造“欢乐庄稼院”的活动经验,推出了丁国文文化大院、张淑芳刺绣大院、孟家村民间艺术团、大布苏镇传字村农村剧团大院、包拉温都蒙古族乡“报吧”等一大批典型,积极引领广大农民把自建的文化阵地向这些健康向上、凝聚力强、发展空间广的先进典型靠近。

    贴近实际需求,依靠“多用途”“多功能”农村文化大院进行推动。由一村一户建立起来的农村文化大院,开始时大多以单一的形式出现,群众参与的人数、满意的程度、发展的空间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和限制。吉林各级文化部门在扶持过程中注意在实在、管用、长久和满足不同群体需求上做文章,主要是搞好“两个引导”,即引导农民建“一室多用途”的文化大院,引导农民发展“一户多功能”的文化大院,让大院成为村屯文化活动中心。如梅河口市水道镇农民丁国文,开始只是自办了秧歌队,很不解渴,后来在当地文化部门的建议下,自己又投资20多万元,建起建筑面积达800平方米,集图书阅览室、游艺室、少儿艺术室、排练室为一体的文化活动室。东辽县白泉镇安慈村农民高云山建大院之初,只是为了召集几个有兴趣的邻居一起扭扭秧歌,后来几个人一合计,在大院里又开办了书屋,并请一些养殖专业户给大伙儿讲座。现在,这个大院已成为集说、唱、讲、读为一体的综合性大院。类似这样的农村文化大院,目前在全省624个乡镇中,每个乡镇都有2到3家。

    坚持自办为主,依靠多元共建进行推动。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吉林省文化部门觉得,在目前各级政府财力不足、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完备的情况下扶持农民自办文化,必须在坚持农民自办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城乡互动互助的新方式,挖掘社会资源潜力多元共建,以保障可持续的发展后劲。首先,他们注意把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各类文化大院倾斜,借助国家实施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流动舞台车工程、“三下乡”工程等,把服务终端建在这些大院中。其次,注意协调、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互帮互助结对子活动,协调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给农民自办文化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让大院得到充实、丰富和提高。再次,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功能作用,借助这一现代化信息高速公路,向农村文化大院传输信息,使大院的资源得到进一步拓展,成为村屯信息中心。
此外,为了解决农村文化骨干力量相对匮乏和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吉林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坚持送戏下乡以“送文化”为主,扶持农民自办文化以“种文化”为主,千方百计打造一支“不走”的农村文化队伍。同时,在引领、扶持农民自办文化过程中,吉林省还注重把农民自办文化与乡村旅游、科技致富、特色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孵化新生文化业态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相对比较稳固的文化产业。
TAGS: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