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南昌从2002年就开始了垃圾分类回收试点工作,但收效甚微。到2008年,我市市容部门对全市主干道上的3000多只垃圾桶集中更换时再也没有增设分类垃圾箱。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一个原本是环保设施的“小箱子”遭遇如此尴尬?是市民素质有待提高,还是“垃圾分类”本身就是“空头支票”?
推广试点收效甚微 分类垃圾箱成摆设
据了解,目前我市共有7000多个垃圾箱分布在洪城的大街小巷。早在2002年市容部门就开始在八一广场和北京西路进行垃圾分类回收的试点工作,设置了18组分类垃圾箱,并花大力气进行了宣传推广活动,可试行的情况并不是很理想。随后,为了进一步增强市民分类垃圾的意识,市容部门于2003年底再次扩大试点范围,在中山路、解放路设置分类垃圾箱,作为全面启动的一个尝试,但仍然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到了2005年,一些分类垃圾箱渐渐悄无声息地从南昌街头消失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洪城只有南京东路还设置了部分分类垃圾箱。昨日上午,记者在南京东路一分类垃圾箱旁看到,一位行人顺手将塑料袋扔入了印有“可回收”字样的垃圾箱内。短短半个小时,先后有饮料瓶、桔子皮、卫生纸等垃圾被随意地扔进了“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箱。记者还注意到,环卫工人收垃圾时也是将黄绿两个垃圾箱里的垃圾混合装到一辆垃圾车里,分类垃圾箱形同虚设。
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他们大都表示,对于垃圾分类收集还是有所了解的,但因为现在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要对垃圾分类回收,所以也就没有养成分类扔垃圾的习惯。市民王先生还表示,现在洪城市民不再将垃圾随意丢弃,已经是一种进步了。环卫工人陈阿姨也说:“市民们能把垃圾都投进垃圾箱就是很好的事情了。”言外之意分类投放垃圾对于市民来说是过高的要求了。
健全回收系统是关键 否则环保理念成空谈
市容部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分类垃圾箱设置在城市街头,但仍被市民当作普通垃圾箱使用,这是分类垃圾箱7年来在洪城难以持续推广的原因之一。但该负责人也指出,目前南昌包括中国许多城市没有建立起完备的分类垃圾回收系统,才是导致许多城市推广垃圾分类回收多年却收效甚微的重要原因。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我市目前对全市垃圾的处理仍采用的是由垃圾车统一收集运往麦园垃圾填埋场的做法。在市民刘山的眼里,哪怕现在南昌全面推广了分类垃圾箱,市民能够做到对垃圾实行分门别类的投弃,但环卫部门在统一收垃圾时,仍是采用“一锅端”式的将垃圾倒到垃圾车里,市民的自觉分类投弃就是白费力,而所谓的垃圾分类回收最终也是一句“空头支票”,对于环保没有任何推进作用。
麦园垃圾场填埋场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市运往麦园的垃圾都是经过压缩后再实行填埋,不会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实际上,垃圾在运到麦园前,已经被民间行为进行了分类处理了。”该负责人表示,南昌市的生活垃圾进入填埋场前已经先后在家庭、垃圾箱及垃圾中转站等被拾荒者、部分环卫工人实行多次分类,不少有回收价值的垃圾废弃物没有进入填埋场。“民间行为终究不能解决越来越严重的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尽快建立健全的垃圾回收系统和严明的制度,才是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有效途径,那么我们倡导的垃圾分类收集才能真正体现其在环保方面的价值。”该负责人说。
垃圾分类路在何方 大势所趋但尚需时日
垃圾重新利用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环节,分类收集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可以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得到重复利用。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早已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市容局有关负责人信处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目前南昌市还没有进行全面的垃圾分类收集,但是综合近几年的数据,南昌市对垃圾中有用成分的利用在不断增长且迅速扩大,在麦园垃圾填埋场内建设麦园沼气发电厂项目就是其中之一。“利用沼气发电项目的成功建设不但为南昌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赢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受到了市民的称赞。”信处长表示,现在市容局已经筹备建设泉岭垃圾焚烧发电厂,未来对于垃圾的分类要求会更高,垃圾被回收后的利用率也会更加明显。“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垃圾的收集和处理肯定将成为今后南昌和中国其他城市垃圾处理的大趋势,这也是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信处长如是说。